2015年2月9日

公益在旅行之後

進到偏遠小村落,我們要學習在地居民與土地和諧想處的智慧、老房子老榕樹恬靜的步調呢?或是,我們可能迫不及待地從行李箱拿出鉛筆盒。初來乍到的外來人,在不夠了解當地情形的狀況下,一個小動作,附近雜貨店老闆的生意受影響、校長給的鉛筆獎賞不再管用。

我們的立意良善,當然也應該讓行動結果也是良善的,才不枉費自己勇於離開舒適圈的勇氣和做一點點改變的熱情。

去協助、幫忙,或只是去看和參觀,行前的訓練都應該著重在心態的調整,計畫的執行內容要放在最後,甚至是不必要的,問題不該由我們想像出來,而是在真的了解後且接受當地人的邀請,這個計畫才有可能順利進行,並在我們離開後仍繼續運作成為在地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計畫是捐款人想做的,不是在地人真正的需求,計畫結束,事情也終止了。

TED有一段影片講得直接:閉上嘴,用耳朵聽。


圖片來源:TED

講者敘述自己在非洲七年的援助計畫全部都失敗,之後他改變作法:沒有任何構想,只與在地人交朋友。在酒吧、家裡,在任何地方與人們交談交流,久而久之在地人才會願意把問題提出來希望聽我們的意見,漸漸地問題被釐清,大家才開始捲起袖子工作。

我們也必須注意到:1. 需要受幫助的人不是坐在地上嗷嗷待哺的人們,他們也有知識和工作技能,外來人不會做的比他們好,除了尊重更要仰賴他們。2. 不是每件事我們都做得來,通常是沒人、沒資源,外來的我們應該把自己定位成資源仲介者,協助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從到偏遠地區「服務」,轉換為「服務學習」、再變成「公益旅行」。我們行動後不斷地反省,開始談論自我成長,後面出發的人已懂得多用耳朵聽,我們總算改變作法,用旅行的思維造訪,在當地人的帶領下,以最不干擾的形態出現。

旅行回來後,很多人努力說故事,展覽、募款等活動持續進行,一場體驗變成生命的成長之旅,不只真正助人也讓眼界更廣。公益旅行的形式由在地人帶領,能看到最真實的一切,而我們回來後說故事,讓大眾了解遠在他鄉的朋友,也讓議題受到更多關注,人回來了成長才正要開始。

最後,出發吧!
安靜地去旅行,回來後跟大家分享。

照片:柬埔寨鄉村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