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台東數位行動車 第一年的紀錄



美好的一年,感謝所有朋友。

2015年7月23日

來到台東,從彎腰做起

原文刊登在 ADOC2.0公益電子報

資訊科技來自於人性,快速地驅動我們的生活,從公益的角度,它又該往何處去?

ADOC2.0 計畫的存在,正是希望資訊科技能往更寬廣的方向前進,讓沒有資源的人也能不被地理位置與貧富所局限。我們將目標著眼於島嶼東半部,希望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有一樣的機會學習電腦、在生活中運用電腦,並為自己與社群增添變更好的機會。

衝擊帶來變化,進而創造很多可能性。

大學二年級,我拿到第一台電腦,我的這個世代用十多年時間將資訊產品融入生活;在這裡,他們必須在幾年內去學習與適應資訊時代的衝擊。

當我們拿著預售票在普悠瑪號出發前15分鐘抵達台東火車站時,總有幾個七八十歲老人家早早到火車站,操著不流利的普通話一再跟售票員確認,最後悻悻然地再搭一小時的車回家,心裡仍想著售票員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不好意思,沒有票了,下次你可以先網路訂票,有票再過來。」便利的資訊生活反而使弱者更弱,老人家更不容易買到火車票。我們也曾在早餐店看到孩子為手機留著桌角一小塊面積,電腦遊戲的聲光效果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原本溝通不良的爺孫更沒機會談話了。

新舊事物的衝擊不斷發生,隨著時間漸漸能夠取得平衡。

有人適應得比較快,便利了生活,也有些人尚未有機會學習就已被社會拋在後面,他們、我們,同一群人卻因資源分配與觀念而歸類成你我,數位行動車以教育為理念,希望協助尚未準備好的他們去蕪存菁,認識電腦各種的使用方式,一起學習如何在數位生活中過得自在。電腦只是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不是用來取代舊時代的文化與智慧,如何融入生活並產生好的影響是我們做資訊教育者最關注的議題。

讓孩子知道電腦不是只有刺激的感官效果,對老人家而言,我們希望能帶來電腦使用上的最基本概念(功能),從不害怕、不陌生、到願意學習。上課時總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電腦如何參與生活:「你跟這個講話它可以找到你要的歌給你聽」、「這個可以用來訂火車票,不用每次都到火車站排隊」、「這個和手機一樣可以打電話,最厲害的是可以看到外地工作的兒女」。

現今的資訊協助應該重新思考,我們的目的不應該放在硬體捐贈,每個人不必然都要有一台電腦、過著數位生活,但每個人一定都要有電腦的基本概念,在訊息流動快速的社會裡,才能捍衛自己的權利,或是從資訊的角度想到克服挑戰的新方法。

我們帶來新東西,小心翼翼、先閉上嘴巴,彎下腰來,慢慢地講、慢慢地教。





2015年3月9日

鏡頭之外、後面的人

原文刊登在 ADOC2.0公益電子報

1.

因為數位行動車計畫,柴編有時需往返台東與台北,有一次在台東火車站見到一位老婦人,皺著眉頭詢問售票員:不是還有票嗎?我看別人都有。

東部地區的台鐵一票難求,訂票app對於會使用資訊科技的人是一大福音,用手機訂票、付費,時間到再去搭車即可;然而,對於不會或沒機會使用資訊產品的人,似乎再也買不到普悠瑪車票,科技把他們拋得更遠,以前早上5點出門排隊可以買到,現在呢?更早去都不一定有。

2.

有一個很特別的朋友在新加坡教英文,他原本打算賺點旅費環遊世界,教書兩個月下來他發現可以來補習班的學生家裡都有很好的經濟條件,教室外也常有等候學生放學的傭人與司機。

很多窮人小孩沒有機會在考試至上的體系下出頭,因為家庭條件而不能接受較好的訓練,未來可能會一直在激烈經爭中落後,他開始覺得教書應該要教"後面"的人,便在工作之餘到較窮的社區免費教英文,漸漸地,似乎免費教書的時數已趕上補習班的工作,但他還是樂此不疲。

在一次和新加坡友人聊天中談到此事,新加坡朋友似乎不敢相信有台灣人在另一個這麼現代化國家替窮人上課。

3.

有個朋友自台灣學校畢業後,便前往泰國與緬甸邊境的難民醫院工作,從資訊志工開始,眼看著資訊系統計畫即將完成但存款已不夠用,窮途末路不得回台灣工作先存點錢再回難民醫院。就這樣,前後來回台灣幾次,五年來不是在難民醫院就是在台灣準備回去。

有一次泰國媒體採訪醫院時發現這位朋友,記者問了個問題,他說:「在台灣我只是把app做的更精美,提高效能與趣味性,但在這裡,我只要做一個最普通的系統,就能協助難民醫院募款、追蹤愛滋病患者 …. 造福上千人,資訊科技用在落後的人時power最大,這是我一直在這裡的原因。」

圖片:泰緬邊境難民醫院婦產科外